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

臨行將至

   「莫泊桑常在艾菲爾鐵塔上用午餐,雖然他並不很喜歡那裡的菜餚。他常說:『這是巴黎唯一一處不是非得看見鐵塔的地方』。真的,在巴黎,你要想看不見艾菲爾鐵塔,就得時時處處當心。不管什麼季節,不管雲霧瀰漫、陰天、晴天還是雨天,不管你在那裡,也不管那一幢建築物、教堂或樹木的枝葉把你和它隔開,鐵塔總在那兒。 」


看了羅蘭巴特對艾菲爾鐵塔的評述,文青還怎麼會對鐵塔產生多餘的浪漫想像?



幾天後,我便出發倫敦,再一個禮拜便抵達巴黎。
這一年,我二十六歲,回來以後,是否便可以像黃碧雲一樣寫下幽幽的一句

我叫做陳玉,我今年26歲。我來到巴黎,原來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(生命充滿偶然的事情)。




「在我二十六歲的時候,我到過巴黎。」

而倫敦,對英國從來沒有任何想像,這個國家,與我居住的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
不過十九年前被拆散了,歷史無情,久而久之便埋沒在時間無垠之中。

多虧朋友間的歸英潮,讓我對這個地方燃起了一點好奇
好奇,也許是從潛藏心底的歡喜而來。

歐洲,二十六歲,探索,放眼世界。
真他媽的文青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