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

第一學期結束

不痛苦的學習自然不會有所長進。

一個學期的結束意味着另一個學期的到來,warm up 後時間分配要更有效率才行。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最近在看,董啟章的《雙身》
最近讀的blog,是其妻黃念恩的
http://225nimyan.blogspot.hk/

這種配對真是令人羨慕呢

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

情約半生.Before Midnight

情若真能約定半生,那他媽的高中女生和新彊漢子為何逃不過合久必分的硬道理?
最終還是趕上了這輛抽水列車,下面入正題吧:

我們從《情留半天》、《日落巴黎》、《情約半生》三部曲裏面窺見了Jesse和Celine的那些年,更準確的說,應該是一部致他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交響曲。

Jesse變成一個在常為兒子感到愧疚的爸爸,Celine變成一個徹底的女性主義者。浪漫已經從他們鬆弛的臉龐,阡陌縱橫的皺紋間溜走了,剩下一堆力透紙背的現實,互相磨練着對方。

《情約半生》把首兩部的浪漫、鋪排來了一記紮實的當頭棒喝;愛情不是花,許是一棵樹苗,有了浪漫纏綿的灌溉,自然得有抵禦風雨的堅韌,最後方能成材。花一般的愛情,結局也只能像花一般的墜落。現實一定比較醜惡嗎?不盡然。兩人在爭執之間,不就默默地參透愛情的本質嗎?從他們的吵架聲中,除了訕笑那通俗劇般的內容外,難道大家就沒有回想起過往的吵架史嗎?多麼雷同,逼真得讓人不得不從中反省過來。

他們的爭執最終在午夜前結束了,誰也不能保證他們不會再有下一次吵架的可能,但至少,他們選擇繼續共同生活,一起發掘兩人再次吵翻天的可能,這難道不也是浪漫的一種?惹人感傷的是,戀人間的爭執不是每一回都能在午夜前結束,更不是每一段關係都有吵完再吵的機會。

回家後回想起電影裏Jesse和Celine幾場吵架的場口,關閉許久的淚腺忽然打開,眼淚默默地流,我還好,你也保重。

2013年8月5日 星期一

迷離夜

會去看《迷離夜》無非是為了捧李碧華的場,
於是選了個大早前去看戲。
膽小如我,同伴也難以壯膽,
兩人在指縫間總算把電影從頭徹尾看了一遍。

嗯,電影是一貫港產鬼片的技倆。(好吧,我承認我看過的鬼片有限,這句話是沒什麼參考價值。)
《迷離夜》裏的三個故事就不在此詳述了,現在時值夜深,就怕記憶上湧。
這電影的卡司是驚人的,齊集任達華、梁家輝、林雪、邵美琪、邵音音、盧海鵬、陳慧琳等巨星。曾收聽一電台節目,提到這些演員都是不計酬勞的演出,聽到這裏,不管好壞也的確應該進場致意。

不過要是你問我好不好看,我會說《霸王別姬》、《胭脂扣》、《秦俑》這些才是我認識的李碧華啊!(我也得申報一下,我不過讀了李碧華幾本小說而已……所以這話也是大言不慚。)

但我應該還是會把《奇幻夜》給看了把?

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

香港書展.二零一三

自大學接觸飲食文學後,
一頭沉浸此中。
食物經過文字加油添醋,味道更加精彩,
也使人對飲食莊重以對。

近日與同事逛書展,
我遊走在小說與飲食散文之間不斷翻找。
同事對飲食散文提不起興趣,
原因是食物吃在嘴巴裏自有分曉,
何必摸索他人的味覺?

聽後一時語塞,
想不出反駁的話……
倒開始深思自己的動機。
是解饞?是溯源?
說穿了,
類同看電影評論,
不過是希望多聽聽同一道菜,大家可以變出什麼樣的道理罷了。

從蔡珠兒為始,舒國治、莊祖宜等都是台灣知名的飲食文學作家,對煮食之講究,帶給我不一樣的體會。讀完了各家之作,讓我每天享受吃,享受煮。畢竟吃佔去人生多於一半的時間啊,不是嗎?

至於今年書展方才入手了梁公實秋的《雅舍談吃》,作為中文系畢業的我,慚愧汗顏。

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

CORE 瑜珈課


離開了日漸習慣的關係以後,嘗試讓自己接觸點新事物,
藉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。
沒想到,竟一頭走進這個從前一直在嫌棄的運動行列。

潛意識總是跟自己作對,所以故意挑一個討厭的活動。
但這可能是一個另類的治療法,如何讓自己投入在討厭的事上。

費煞思量。剛踏進瑜珈室便在心裏開始倒數,練習瑜珈的過程綿長而痛苦,正好平衡一下沉澱澱的思緒。Back to the core、帶領自己的呼吸、放鬆、伸展、保持呼吸,relax.............

那些發生過的事、見識過的人……放~鬆~晒
那些快樂的回憶、瘋狂的爭執……全~部~放~鬆~晒
那些多餘的期盼、夢幻的憧憬……順應自己的呼吸,全~部~放~~鬆~~晒




每次上瑜珈課的時候,老師總在唸唸有詞「back to the core」……
每次聽見我都莫名其妙,core在哪?怎麼back

是這句話太抽象,還是我太遲鈍?

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

出口處

以為能夠一直並肩而行,直到死亡把各自安插到不同的出口;奈何一千個日子不到,出口處的光,已經刺進眼裏。

感恩、惜福,然後再上路。

2013年2月9日 星期六

劉若英


喜歡奶茶的,應該都是些早熟的孩子吧。

那些年,
經過了《很愛很愛你》的痴狂、
《後來》的遺憾,
這一站,來到了《經過》。

還是那麼的劉若英,
卻又彷彿到了另一個層次。
高唱放過自己的調子,
旋律像風。

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

蜂蜜燕窩黃金糖賀新年 (采采食茶)






采采食茶一名取自《詩經.國風》是一首古代婦女農作時啷啷上口的輕快旋律。
從名字來看,便可以知道這家店走的是古典氣質路線;可是,消費水平絕不是農民階級可以負擔的起的。采采食茶是台灣知名服裝品牌夏姿掌舵人所創,與夏姿一脈相承,充滿東方獨有的古典和瑰麗。

聽說采采的茶葉享負盛名,從包裝到茶葉的品質無不精緻,不過我尚未到達懂得品茶的年紀,還讀不懂茶味的甘,只知道享受香甜的茶點。茶點也是采采的拿手活之一,味道醇厚,得到不少名人的喜愛。趁着過年,托朋友代購了兩盒蜂蜜燕窩黃金糖,過年討個如意吉利。原本想着一盒才二十幾顆糖,重量應該還好吧。不分輕重的我小看了采采的包裝功力,收件時被眼前的大箱子嚇了一跳!

禮盒設計得像一隻古樸典雅的錦盒,朱紅顏色,以木色絲帶繫上的蝴蝶結中還穿插了一塊青玉,送禮派頭十足,即使孤芳自賞也必格外珍重。



盒子裏面四平八穩地放滿了二十八顆喜氣洋洋,琥珀色澤的黃金糖。每顆黃金糖的份量比一般市售的糖果大得多。取名黃金糖,吃起來在我來說更像糕點;糖的質感是台灣人追求的Q彈,比蒟蒻堅韌,較賀年糕點爽口。黃金糖色澤來自蜂蜜,一口咬下已經吃到濃濃的蜂蜜,鼻腔盡是醇厚的蜜香。

燕窩成份是黃金糖的一大賣點(也是禮盒要價如此高昂的原因),可惜燕窩似乎已經煉進了糖裏,凡人如我吃不太出來;通透的黃金糖中浮沉一縷縷幽香桂花,猶如琥珀裏不規則的紋理,細膩動人,與蜂蜜的濃郁互相輝映。

一顆吃下肚子後,盡是芳香甜蜜,來年肯定歡欣滿載,萬事大吉。個人建議一定要搭配熱茶,讓熱茶徐徐回溫口腔內的芬芳,這種回甘,我懂得。

祝大家 蛇年大吉 身體健康 生活如意精彩

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

老派巧克力蛋糕 (awfully chocolate極易版)

食譜來自Nigella Lawson , 牛津廚娘

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Nigella做這個蛋糕的時候,我還沒上大學。
第一次做這個蛋糕的時候,我已經大學畢業了兩年。

五年來她做這個蛋糕的步驟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腦海,無它,因為真的非常的簡單,簡單得讓人難以置信,把蛋糕材料一次性倒進玻璃盆,用電動打蛋器打至濃稠,沒顆粒即可。
然後就是把混合物倒進已鋪烘焙紙的8吋圓模,180度烤個大約45分鐘。

外層的巧克力icing更簡單,把牛油和苦甜巧克力融化後,稍涼,倒進剩餘的材料(糖粉的份量要看你用什麼巧克力,如果巧克力甜度高,糖粉用量可以減),拌至無顆粒光澤順滑裝。

蛋糕體徹底冷卻後,用刀子分成兩片,把三分之一的icing抹在夾層之間,兩片合一,餘下的icing抹在蛋糕面層和周邊,密封放進冰箱一夜後再吃最好。

真的很好吃。